第543章 瓮棺葬与肉身瓮-《墟镇》
第(2/3)页
瓮棺葬是古代古代丧葬习俗和形式之一,是以“瓮、罐、盆”这类陶器作葬具,通常是用几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,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者室内的地下。
瓮棺葬所用的陶瓮及瓮盖,一般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储物器直接用于埋葬之用,因而出土的瓮棺规格不同,形状也各异。我国河北迁安现的一座战国时期的“瓮棺”,即是“一釜两瓮”的形式。
很多瓮棺底部或棺盖上,大多都钻有一个小孔,有的是规则的圆形,有的则被敲击成不规则的形状,小孔上再以涂成红色的小块陶片遮掩。
据说这是作为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,以使之“气可通于内外”。
这样的葬俗据说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,它的出现与后期的石棺、木棺具有共同的信仰和观念,也就是灵魂不灭的意思。
瓮棺葬这种特殊的墓葬形式,大多见于史前时代,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曾有现,又以东北亚汉文化圈更加流行。
欧洲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一些文化中,便盛行以瓮棺盛放骨灰。而在我国,瓮棺葬的使用时期,一直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延续到了汉代。
在大汶口遗址的考古掘中,便现我国最早期的儿童瓮棺葬。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,也先后现了十多座瓮棺葬。
仰韶文化遗址中的瓮棺葬,是以尖底瓶瓮棺或陶罐口部相对,瓮棺均为横置。汉代的瓮棺葬,则多由盆形和筒形的陶质器物,相互套接而成的瓮棺。
而我国的少数民族,也受到这种墓葬形式的影响。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中,直到解放前都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。只不过他们通常是把瓮棺葬这种墓葬形式,用于二次葬和非正常的死亡者之用。
瓮棺葬这种埋葬方式,一般是用于意外夭折的未成年儿童。随着丧葬习俗的展,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成人用的瓮棺。而我们的邻国日本,便曾现过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的成人瓮棺葬。
婴幼儿瓮棺多数埋葬在居住区内的房屋附近,或者居住室内的地面之下。当然也有专门的儿童瓮棺葬墓地,这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小孩子的体贴和爱护。
而成人瓮棺葬,则多是用于某些原始氏族部落的精英人物。
如我国古代的畲族人,死后便是先停棺于野外,待数年后再用火将其焚化,再把骨灰收入瓮罐中进行土葬。
第(2/3)页